☀︎ 陳尚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國際長、台灣東南亞學會理事長(2023/8/3)
近期有幾則新聞關乎臺灣新南向政策的未來走向,以及臺灣與新南向國家往後關係。首先是臺灣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於6月17日公布2023年第1季新南向政策執行情形,提及我國與新南向國家貿易總額為375.4億美元,與去年相較減少13%。事實上,2022年臺灣與新南向國家之貿易總額約為1,803億美元,其中出口金額達到969億美元,為史上最高,但進入到2023年則受到製造業趨緩與高基期的影響出現下滑。
眼前的挑戰:中國持續加大與東協國家的經貿合作
當臺灣與新南向國家的貿易額呈現下滑之際,中國持續加大與東協國家的經貿合作,於6月24日至27日在雲南昆明啟動中國—東協自貿區3.0版第三輪談判。中國與東協早於2002年即啟動建立自貿區進程,直到2010年1月1日,中國—東協自貿區1.0正式建成。2015年11月22日,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議定書正式簽署,2019年10月22日對所有成員全面生效,形成了中國—東協自貿區2.0版。如今,在RCEP生效之後,正式啟動中國—東協自貿區3.0版建設,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並拓展數位經濟、綠色經濟等新領域合作。在自貿區的帶動下,雙方的貿易額由1991年的79.6億美元,大幅成長到2022年9,753.4億美元,雙方也從2020年起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
儘管2019年底疫情的出現,也連帶導致全球政經結構出現明顯變化,以歐美國家為首的民主陣營,力抗中國與俄羅斯在政治與經濟方面的影響力。尤其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臺灣的民主韌性與半導體產業,讓臺灣在全球地緣政治與供應鏈安全的戰略重要性大幅提升,也相對帶動臺灣的經貿發展。然而隨著疫情解封,中國的封控政策結束,商品的生產、製造與物流等恢復正常,也讓中國對外貿易出現增長,2023年第一季與東協國家的貿易額較去年同期成長16.1%。再者,中共二十大之後,其戰狼外交策略出現調整,與歐美國家的關係出現改善,雙方高層互訪熱絡,全球反中氛圍緩解,亦有助於中國與東協國家關係的改善。
臺灣政局對於新南向政策之影響
除上述全球政經情勢外,臺灣本身的政治因素也影響著臺灣與新南向國家之間的關係。拜登政府在去年二月時發布《美國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報告,提及將持續與區域內的聯盟國家:泰國與菲律賓共同合作,以確保印太地區的安全與民主。而這兩國也在大選之後選出親美的政府,並出現不少友臺之言論,臺灣與這兩國的外交關係可說前景看好。但很可惜的是,臺灣駐泰國與菲律賓的代表相繼因為個人因素下台,就在要大顯身手之際卻陣前換將,錯失在第一時間提升與泰菲兩國關係的機會。
臺灣將在明年一月舉行總統大選,新政府的區域政經佈局勢必將會影響臺灣新南向政策的未來,以及我國與新南向國家的關係,除了前述泰國與菲律賓外,明年的印度與印尼都將舉行大選,在臺灣政權交替之際,與新南向國家的關係值得注意。
延伸閱讀: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 2023年第1季新南向政策執行情形一覽表
https://www.ey.gov.tw/otn/9C135CEEB980B231/5bf38506-f84d-4548-ba0b-96e727d624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