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文斌/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兼主任(2019/1/4)
2018年11月中旬,在社群媒體中廣傳一段由馬來西亞觀光客拍攝的影片,一名柬埔寨小男孩在吳哥窟觀光區,竟使用10多種語言兜售紀念小物,吸引超過百萬國際網友點閱、留言驚歎。影片也引來新聞媒體追蹤報導:小男孩Thuch Salik今年14歲,會15種外語。除在學校學過簡單的英文外,其餘都是在與觀光客互動中自學的。他希望多賺點錢好能讀書,一位匿名的商人願意資助他到首都金邊就讀。報導雖然沒有指出是那種學校,但傳給我影片的柬國朋友說,「這個年紀的少年,來金邊當然是讀私立的國際學校囉!」
私立國際學校!?為什麼?
「讀公立學校還要來金邊嗎?吳哥窟所在的暹粒就有啦,還免費哩!」
我想了一下,也對,金邊到處可見標榜雙語、三語,甚至四語的私立國際學校,有的規模之大,建物之富麗、環境之優美,與台灣的美國學校、國際學校不遑多讓,甚至偶有過之。
很難想像金邊這麼個第三世界國家的首都,會有這麼多的國際學校,顯示市場需求甚高。其學生來源不僅只外商、國際組織外派人員的子弟,更多的是本地的柬國學生。這種奇特的狀況,要從柬埔寨特殊的歷史發展談起。
柬埔寨歷史悠久,9-15世紀的吳哥帝國勢力範圍幾佔中南半島的70%,在強盛國力背後的是傳承知識、技術的寺廟教育。這個制度在帝國衰亡後仍然保留下來,直到現在。而柬埔寨在1863年成為法國保護國後,引入西式現代教育制度、體系,但多數柬埔寨人並未涵括在內,前往法國留學、接受近代化高等教育的人數更屈指可數。在1953年底獨立之後,柬埔寨的高等教育短暫地開始蓬勃發展,但1970年代紅色高棉(Khmer Rouge)統治期間(1975-1979),不僅教育制度被破壞、大學被迫關閉,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教師更遭到屠殺或被迫流亡他國。紅色高棉後來被入侵柬埔寨的越南推翻,在越南佔領期間,雖有少數高等院校在法國、蘇聯支持下設立,但柬埔寨菁英山頭林立,內部動盪不安,直到1989年越南撤軍,柬埔寨各方勢力才在聯合國斡旋下於1991年簽定和平協議、1993年舉行國會大選、重建柬埔寨王國,才算進入政治穩定的局面。但教育體制歷經近20年的破壞,教師流離失所,待遇更是極低,新政府於是開始致力於教育重建、培養師資。
現今柬埔寨中小學教育制度採6-3-3制,雖沒有義務教育,但公立學校免學費的政策,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已將國民識字率升至超過80%。不過,這個數字可能要有所保留,而其他學科的教育成效也有待驗證。柬國坊間傳聞,學生或家長「送禮」給老師、學校,即可過關、畢業之情事,所在多有。甚至還有全國高中畢業會考時,學生買通學校、事前拿到答案等顯然作弊、收賄的情況!
2013年新上任的教育、青年與體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Youth, and Sports, MoEYS)部長Hang Chuon Naron,決定痛下整頓。2014年8月的會考前在反貪局(Anti-Corruption Unit)協助下,不僅事前嚴查學校收賄,試卷更以鐵櫃密封、考試當天才由試場主任監考人員打開,以防外流,更在全國3千多個考場外,佈下嚴格檢查點,考生須經兩道搜身程序才能進入考場,甚至出動軍警「維安」。2013年有87%的考生通過考試,2014年則劇降到27.5%,9萬多名考生中只有11名考生拿最高的A級!雖然當年舉行第二次補考,及格率提高到41%,以避免太多人留級,大學招不到新生。
這個結果震撼全國,雖顯示教育當局嚴格把關決心,也顯示學校教育內容和品質,尤其是公立學校可能極為落後。筆者曾徵得兩位柬國年青人(18歲、小學畢業,和19歲、國中一年級肄業)同意,測試三題兩位數四則運算題目,結果1位全部錯,另1位雖答對,但花了五分鐘才算完;另外,在訪談一位私立柬埔寨智慧大學(Pannasastra University of Cambodia, PUC,在柬國是頂尖私大,校友遍佈銀行、商界),主修財經和管理的大三學生時,也請其計算三題三位數的四則運算,結果竟全錯。
熟識的教育、青年與體育部官員坦率承認,柬國的數學等教育基礎極差。可能的原因有三:
一、學校數量及教室不足,學生只能分上、下午班,上課時間極少。學生若想要加強學科或增加上課時間,必須自費至教師家上課或上補習班。
二、教師待遇長期低落,在2012年之前,公立學校教師的月薪約在50~250美元,之後才逐年提高到200~400美元,但還是相對偏低;而教師限於生計,收錢才多教、賄賂才過關,也使其社經地位低落,吸引不到好人材投入。
三、數學、科學等學科的教材編輯內容不夠平實,有些甚至翻譯自越文,教材內容不佳,連部分教師也無法理解,更何況傳授給學生,使柬國學生普遍抗拒、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endering, Mathematics, STEM)的學習。
為了推動理工教育及教育改革,教育、青年與體育部聯合民間團體,每年舉辦科學教育博覽會(Cambodia STEM Festival),2017年開始試辦「新世代」學校,採取全日制,提高教師待遇,並由教育部所屬的國家教育研究院、新設區域師培中心開辦學士後中小學師培班,培育新制師資並重編教材。但博覽會成效有限,「新世代」學校成果也有待時間考驗。因此,在政府公立教育體系資源有限,政府開放私人教育的情況下,從學前、小學到中學都標榜多語教學,校名稱甚至以英文為名的國際學校,便成為中產階級,甚至是低薪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選擇。筆者在金邊皇宮旁的街頭,偶遇一位英語極為流利的嘟嘟車(Tuk Tuk)司機,他說,即使收入不固定,也堅持送子女上一年學費3000美金的私立學校。但柬國2017年人均所得還不到1400美金啊!
在高等教育方面,柬埔寨也採取開放政策,1997年開放新設私立大學,以英文為名的大學所在多有,如Norton、Western。據柬國官方統計,柬埔寨在2015-2016學年時有121所大學,公立有48所,其中由教育、青年與體育部管轄的一般大學只有13所,勞工與職訓部(Ministry of Labor and Vocational Training)所管有12所,文化藝術部(Ministry of Culture and fine Art)、郵電部(Ministr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和農林漁業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也各有管轄的大學。至私立大學,全國有73所,教育、青年與體育部管有60所,另13所為勞工與職訓部所管的技職學院,同樣都招收高中畢業生。換言之,柬埔寨並沒有如台灣的高職體系,但有許多外國非營利組織設立的職訓所。
柬埔寨的大學絕大多數位在金邊,私立大學更集中在此。私立大學的校區通常不大,也少有運動場,有的校區甚至只有一楝建物而已。不少私大標榜全英語教學,筆者便遇到許多英文甚為流利的大學生或大學畢業生,深刻感受柬埔寨人學習外語的強烈動機與興盛風氣。之所以如此,是因國內市場全面開放外資,若有英語溝通能力,不僅工作機會增多,月薪也加倍。而近年來由於中資增多,通曉中文也有類似效果。原本以華人為生源的中文中小學如端華學校,柬人學生也增加了。一位台商朋友說,他的柬籍助理,中、柬、英文俱佳,工作兩年多來展現絶佳能力,便幫他加薪到每月1000美金!
然而私立大學重視營利,普遍以教學為主,上課還分成早、中、晚的「三班制」,好招收更多學生,不僅上課時間有限,教師更多是兼任教師,專業課目的學習品質不無問題,更不用說研究了。不過許多私大設有碩士班,有的甚至還開設博士班,但多屬社會科學類,理工科系甚少。此種偏重社會科學,尤其是法、商、經濟、企管、會計、金融等的情況,在公立大學中也是一樣。 柬埔寨發展研究院(Cambodia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DRI)估計,柬國大學文法商學科系達70%,其中約46%為商管、STEM相關科系則不到20%。他們認為原因有三:
一、理工科系需要空間、儀器、耗材,辦學成本高遠高於僅需教室、師資的文法商科系。
二、學生恐懼數理工科,與前述柬國學生自小恐懼數理工科,教師品質、人數不足有關。
三、學生、家長普遍認為理工科就業出路少、薪水低,有能力供給子女就讀大學者,多希望子女能成為白領階級,能坐在辦公室吹冷氣,加上近年柬埔寨工商業外資大舉進入,企業行政人員、銀行業、律師、會計師就業機會甚多,更造成大學生和家長誤解理工科系畢業出路不佳。
至於公立大學,除皇家金邊大學(Royal University of Phnom Penh, RUPP)、柬埔寨理工學院(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Cambodia, ITC)、王家農業大學(Royal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RUA)等少數大學外,多以教學為主。但這些公立大學財政有限,教學軟硬體普遍不佳,非常希望能有國際援助的支持。如日韓分別援助RUPP興建教學大樓、日本捐助100萬美元給ITC建設教學實驗大樓。
柬國近十年來經濟發展年均成長率約7%,在東協國家中名列前茅。但柬國也明白,要進一步提升經社發展,必須有所興革。政府在最新的《國家發展政策》中明定要多元化產業,減少依賴成衣加工、農業和觀光業,鼓勵電子或機器製造業、資通訊科技(ICT)產業發展等,未來勢必需要大量理工科人材。因此,教育、青年與體育部2015年起禁止大學新設管理相關學程,並提出要將大學科系的文法商管、理工的比例,由現行的7:3,調整為5:5。
與此相關的是技職教育。但勞工與職訓部所管的技職院校只有25所,而且生源普遍不足,因為許多學生、家長誤解「畢業後要在太陽底下做工」。一些外資只好「自力救濟」,如日本機密機械製造大廠Minebea便在金邊的廠區中開辦職訓課程。同樣具有日資色彩的本地銀行Acleda,也自設專門學校培育人才,擇優進用。至於與柬埔寨長期友好的中國,近年更因「一帶一路」戰略,大舉援建教育設施,如中國籍紅豆集團開發的西哈努克港別經濟區(Sihanoukville Special Economic Zone),引進江蘇無錫商業技術學院,在特區中開辦職訓中心,為區內企業培育初、中級技術人才。代表柬埔寨華人政經力量的柬華理事總會,今年6月與中國天津工業大學簽定協議,積極籌設柬華理工大學,已預計設置包括紡織工程、機械工程等10個科系,不僅想為柬埔寨培育技術人才,也想為周邊國家有所「貢獻」。
台灣2016年後高舉《新南向政策》,大張旗鼓向南發展,但柬埔寨並未被列入重點國家,原因可能是中柬關係緊密、國內市場相對較小、基礎建設相對落後。但柬埔寨也是東南亞國家中對華人最友善的國家,早在1994年的第一次《南向政策》前,便有許多台灣商人來此默默努力,甚至也取得顯著的成就。一位台商朋友說,眼前你所看到東西全部都是進口的,「柬埔寨樣樣缺、連教育也缺!」 技職教育是台灣經濟發展背後的重要推手,不少柬國教育界人士都知道。台灣正值少子化,教育體系遭受嚴重影響,但技職體系發展成熟,高等教育在亞洲、甚至全球來看,CP值相對較高。套句流行的話,「貨要出去,人要進來」,台灣不僅要吸引東南亞優秀人才來台就學,還可以輸出技職教育體系和經驗到柬埔寨,培育技術人才以支持柬埔寨的持續經濟發展。
「細水長流搏感情,悶聲一起發大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