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語言教師」何時能擺脫「教學支援人員」的身份,走向真正的「師資」?

還記得當年的公聽會上,筆者就向教育部官員提出建議,希望推動東南亞學院及東南亞語言科系,但可惜這一切都停留在「紀錄」當中,時至今日台灣因為沒有專業科系可以指導及帶領新住民推動新住民語言教育,因此所謂的「正規師資」根本無法培養。

☀︎ 洪銘謙/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兼任助理教授 (2022/7/4)

還記得108年新課綱推動之後,曾經有媒體報導有家長擔心會增加小孩的負擔,當時教育部澄清文提到108年新課綱加入新住民語文只是多一種選擇,但問題在於這種學生做出選擇後,真的能學到「專業」的新住民語文能力嗎?

教育部澄清訊息
教育部澄清訊息

其最大的問題在於:

「新住民語言教育」到底是「母語教育」或「外語教育」?還是不需要「專業」的教育?

接下來本文將以現階段同樣來自教育部規範之下,正在進行的「母語教育」以及「外語教育」來作為檢視,讓讀者了解「新住民語言」的現況。

專業的新住民語言師資?

還記得2017年筆者曾參加在立法院舉辦的東協語言政策公聽會,當時許多新住民便提出許多建議,希望可以讓新住民語言更加專業,而當時教育部基於政策的急迫性,因此先行推動的是「教學支援人力」,對其規範為:

年滿20歲,本身為新住民或新二代、外籍生、東南亞語系學生或具備相關語言認證者,即可接受培訓,只要上滿「36」小時並通過教學演示評鑑合格,就可以進入教學現場,而這36小時當中母語課程只有26小時。

「教學支援人力」作為短期應對政策當然沒有問題,但專業化的「正規師資」在哪裡呢?而這個短期從108年到現在已經111年,所謂的「正規師資」準備好了嗎?

還記得當年的公聽會上,筆者就向教育部官員提出建議,希望推動東南亞學院及東南亞語言科系,當時與會的某國立大學校長,當時也希望該校有機會變成「國立外語大學」,培養更多專業的外語人才,但可惜這一切都停留在「紀錄」當中,時至今日台灣因為沒有專業科系可以指導及帶領新住民推動新住民語言教育,因此所謂的「正規師資」根本無法培養。

如果「新住民語言」屬於「母語教育」?

在108年新課綱推動至今,新住民語言教師的專業度相對於學校內的其他語言教師不足,以同樣作為「被選擇的語言」之教師而言,台語現階段就有相當完整的訓練,教育部111年度於中學全面實施台灣本土語文教育,因此也請台灣各大專院校積極辦理台灣語文師資培育計畫,而且2022年度參加成功大學台語師資班的成員,還可以獲得教育部補助每學分2000元。

成功大學自費台語師資班招收對象類別及報考資格
成功大學自費台語師資班報考資格

再來看看台語師資班的招收對象與標準,會發現教育部對新住民語言教師的培訓相當草率,因為現階段根本沒有「新住民語言師資班」存在,因此上述這些要求根本無法進行,而且教育部也沒有相關專業科系可以諮詢,因為台灣大專院校以「東南亞」為名的系所當中,以「東南亞語言」為專業的師資少之又少,甚至現階段成為專任教師者,其教學經驗與教材編輯能力都遠低於兼任教師,在這種情況之下教育部如何請這些單位給予指導?

當然新住民的「定義」是有可能隨著時代背景而改變,現階段可能越南、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人數較多,但近年來日本籍新住民也逐漸增加,以台北市的新住民人口比例來說,日本籍新住民人口並不少,若有朝一日台北市將日語列為新住民語言時,那台灣的新住民語言之日語教學將會如何發展?台灣會缺乏日語教學人才嗎?會缺乏專業的指導嗎?如果教育部需要請日文系辦理「日語師資班」會有困難嗎?

如果「新住民語言」屬於「外語教學」?

除了上述透過大專院校專業科系辦理「師資班」以外,台灣在「雙語政策」推動的過程中也同樣展現出對「東南亞語言」的「不平等」對待。以教育部2022年公告補助各縣市聘請外籍英語教師的規定來看,其要求相當具有「專業」度,包含:

  1. 外師必須是合格國小或國中教師,具教師證。
  2. 外師只能與英語老師協同教學,只能教授英語課程,不能以英語教「雙語課程」(如生活、藝能、健體、童軍等課程)。但是可以指導這些老師以英語授課。
  3. 外師統一由中央媒合,再分配地方各校運用。

如果新住民語言教師屬於「外師」,那是否也應該比照現階段教育部之規範?但問題在於新住民成員多數並非本國語言科系畢業,近期也有新住民是來台讀書畢業後結婚,從外籍生變成新住民,而他們多半是讀「中文系」,那如何讓他們教自己的母語?假設新住民想要在台灣考取教師證,需要東南亞語言的能力證明,那台灣有專業的科系能給予指導嗎?

而新住民語言教師現階段的另一個問題在於「薪資」,目前僅有少數縣市是由「縣市政府聘任」負責在該縣市各級學校進行教學,部分縣市仍採取各校聘任,在鐘點費低又要跑多校的情況之下,新住民語言教師是否又成為「兼差」的一群人呢?而這樣的教師能提供「專業化」的教學內容嗎?

「新住民語言」是不需要「專業」的教育?

從「母語教學」與「外語教學」的規範來看,現階段的「新住民語言」就是一個「不具專業的教育」,正如本文開頭所述,如果「教學支援人員」是基於政策急迫性,那是否教育部應該「正視」新住民語言教育的「專業」呢?

筆者認為教育部應該比照台語及英語那樣的規範,明確推動「新住民語言師資班」,並以「各語言分辦」的方式進行,由現階段已經有「東南亞語言」專業之系所推動,例如:國立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之越南語組,可負責「新住民語言—越南語師資班」,同時現階段已經有「東南亞」之名的系所成立「泰語組」、「印尼組」等新住民語言師資班需要的語言組,透過專案補助方式協助成立「語言組」,同時交辦該「語言組之師資班」。

另外教育部也應該「正視」新南向政策之下「東南亞語言檢定」委辦的「亂象」,部分大專院校以「官方為名」混淆視聽,實際上台灣目前大專院校合作之東南亞語言檢定都只是該國內「特定大學」的語言檢定。既然「新住民語言」屬於台灣的「母語」,那教育部應該專案補助已經有「組」的系所自行或與專業研究機構合辦「東南亞語言檢定」,例如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目前就有與各國合作的「國際越南語認證」,該檢定就是與國立高雄大學越南中心合辦,且證書也有高雄大學共同署名核發,這樣才能真正給予新住民語言教師一個「專業師資」的身份。

參考資料

新住民語文課程,多一種選擇!尊重修習意願!

2022學年度第三期台語學士後教育學分班(自費班)招生簡章公告

超越柬埔寨!日本成台灣跨國婚姻第5大國 113保護專線開通日語

投書》陳超明:教育部投入5億4千萬增聘外師,三大配套卻讓政策美意成阻礙

國際越南語認證網站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