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訪中所呈現出來的重要意涵

☀︎ 陳尚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國際長、台灣東南亞學會理事長(2023/4/24)

由於先前馬哈迪於2018年5月贏得勝選回鍋擔任首相之後,對於一帶一路建設頗有微詞,並對於中國地產集團碧桂園在柔佛新山的「城市森林」造鎮計畫態度強硬,加上馬來西亞這幾年政爭導致政局更迭頻繁等,間接影響了中馬關係。為此,年11月馬來西亞大選結束後,順利當上首相大位的安華,在走訪東南亞與中東國家後,隨即安排於3月29日至4月1日,在多位內閣部長與華商的陪同下訪中,希望能改善中馬兩國關係,同時也顯見其對於中國的重視。然這並非安華第一次訪中,其早於1994年時,就曾以副首相兼財政部長的身份訪中,除會見當時總理李鵬與副總理朱鎔基之外,更與陪同訪問的夫人與三名子女一同走訪萬里長城、曲阜孔廟、南京中山陵、鄭和墓等,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歷史。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照片來源:馬來西亞總理辦公室)

安華訪中行程與成果

安華一行於3月29日傍晚啟程,前往中國海南。3月30日一早先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進行雙邊會談,隨後在進行博鰲亞洲論壇演講時,強調各國應該在競爭與合作中尋求平衡,求同存異,不應只是吶喊民主的口號,而是以「民主問責制」(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向全體人民負責,提供改善生活水平的條件、過程透明的決策(transparency、實行有效與良好的治理(good governance。結束後安華一行人隨即飛往北京進行國事訪問,並參加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所舉辦的開齋晚宴。

3月31日上午安華先前往清華大學訪問,並發表主題《亞洲世紀:和平與繁榮》演說,強調多語學習是大馬的教育方向。下午安華則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習近平,提及要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並表示中方的全球倡議與其所提出的「昌明大馬」(Malaysia Madani高度契合。會後安華繼續與新任人大委員長趙樂際會談,表示將強化往後兩國的國會聯繫工作。

4月1日上午,安華應邀出席與中資企業領袖的閉門會議,以及馬中商務高峰會,在高峰會中並見證了高達1,700億馬幣投資金額,共19份投資備忘錄的簽署,可望對於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有所提升。傍晚安華則與李強會面,表示其所領導的新政府將秉持一個中國政策,優先與中國建立更為牢固的雙邊關係。由此可見此行大幅提升中馬兩國往後在政經方面的合作。

安華政府的外交政策

(一)中美對峙下的馬來西亞

安華在過去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過從甚密,以致於被貼上「親美」標籤。然隨著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日增,且安華受到越來越多華裔選民的支持,安華也希望藉由此次訪中改變一般民眾對其過去親美的印象。安華在清華大學演講回答民眾提問時表示,在面對中美競爭的環境之下,馬來西亞絕對不會受任何勢力控制。同時東協是一個自由與中立的區域,馬來西亞更應該保持這樣的立場。言下之意,馬來西亞會避免在中美當中選邊站。但當安華在回答有關於親中的立場時,其表示馬來西亞做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有權做對國家有利的事情。自己只是選擇對馬來西亞有好處的國家交好,但大馬也沒有拒絕與其他國家維持友好關係。

儘管安華盡量要在中美之間維持獨立自主,但上述《東南亞態勢:2023》報告中卻顯示,當被問到萬一被迫必須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時,有54.8%的馬來西亞受訪者表示將選擇中國,在東協國家中僅次於汶萊(55.0%),而只有45.2%表示將選擇美國。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民眾支持中國的比例卻是從去年的43.0%增加了11.8%,至於支持美國的比例則從去年的57.0%下降至45.2%,顯見在這一年之間中美兩國在馬來西亞民眾的心中出現極大的變化,馬來西亞民眾出現一面倒向中國的情況。

(二)其他區域議題:羅興亞人

由於中共最近再度介入孟加拉境內的羅興亞難民遣返緬甸,也因此安華在與習近平會面時也特別提及緬甸羅興亞人的議題,畢竟目前仍有超過20萬名的羅興亞難民在馬來西亞境內,馬來西亞也希望可以藉由中共協助處理羅興亞人問題。在中共20大前,由於國內政治情勢的考量,戰狼外交成為對外關係的指導方針,也造成與歐美等大國之間的衝突不斷。如今在習近平順利接班後,過去疫情封控導致的國內經濟困局,迫使中共將施政重點由政治轉向經濟。一方面放棄過去堅持的動態清零政策,一方面也希望營造一個和緩對外關係以吸引外資,以往的戰狼外交出現收斂。

除此之外,在去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其中有六項堅持,包括:維護世界和平安全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單邊主義安全不可分割和平解決爭端維護傳統和非傳統安全等。隨後又在2023年2月提出概念文件,強調透過「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以對話協商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2023年3月10日,在中國居中斡旋之下,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兩國重新建立外交關係,中國藉此展現其協調解決區域衝突上的角色。而伊沙兩國恢復邦交亦有助於中國自波斯灣取得穩定的石油來源,此舉也讓中國在國際政治和國內經濟兩方面加分不少,或許也有機會協助馬來西亞解決羅興亞人的問題。

2022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議」(照片來源:新華社)

中馬關係的軟實力面向

此次出訪除了政治、經濟、外交等硬實力層面的意涵之外,軟實力的文化教育也是重點之一。安華於會面習近平時提及希望清華大學可以繼廈門大學之後,前往馬來西亞設立分校。馬來西亞由於多族群緣故,學校進行多語言學習,但有所謂的固打制,非馬來裔學生要進入國立大學較為困難,也因此有為數不少的華裔學生前往歐美或華語地區留學,例如:美國、英國、澳洲、中國、香港、新加坡、臺灣等。也由於國內教育市場的開放,有許多海外大學前往馬來西亞設立分校,例如:廈門大學、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英國諾丁漢大學(Nottingham University)。近幾年來中國透過大量與大額獎學金的投入,吸引為數眾多的馬來西亞華裔學生前往留學。相較臺灣的學士文憑並未受到馬來西亞政府承認等因素,以致於馬來西亞學生前來臺灣留學的數目從106年度的17,419人下降至110年度的12,510人,已低於越南與印尼,影響臺馬兩國的文教交流。

同時,中國這幾年在政府政策的配合下,積極加強與東協國家的技職教育合作,中馬兩國目前也特別希望可以強化TVET合作。筆者前些時候於馬來西亞進行訪問時,即有大馬企業家表示,目前馬來西亞的教育單位與孔子學院合作,由中方投資兩千萬馬幣,成立技職院校,強化雙方在技職教育的合作。筆者目前接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委託,與泰國泰德學院(Thai-German Institute合作,共同針對重要產業提升「技職教育與培訓」(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al and Training, TVET,包括:醫療照護、機器人與電動車等。一旦此一合作模式建立起來後,也將可套用至其他東南亞國家(包含馬來西亞),強化雙方的交流。

在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於2月9日發表的《東南亞態勢:2023》(The State of Southeast Asia 2023)報告中顯示,有65.3%的馬來西亞民眾認為中國是東南亞最具有影響力的經濟強國,高於美國的13.7%;但也有61.7%的馬來西亞民眾對於中國在東南亞的經濟影響力表示憂慮。也因此可以看出中國對於東協國家,除展現其政經硬實力影響之外,也不斷透過軟實力方面的交流,希望可以改變東協民眾對於中國影響力的擔憂與不信任感。

結論

2022年11月19日馬來西亞舉行第15屆大選,由於並未有政黨聯盟取得組閣所需的過半席次,形成懸峙國會。在歷經多日之後的11月24日,安華所屬的希望聯盟與國民陣線才同意組成團結政府,並獲得國家元首任命安華為馬來西亞第10任首相,由此可知安華上任的政治基礎並非相當穩定。而今年年中馬來西亞將有六州面臨議會解散重新舉行州議會選舉,包括:目前希盟執政的雪蘭莪、檳城和森美蘭,以及國盟執政的吉打、吉蘭丹和登嘉樓。此次六州議會選舉被視為是安華政府的期中選舉,將會影響安華政府能否穩定執政的關鍵,安華訪中也藉此向國內各族群展現其執政實力。除了在訪中正式行程中戴上東南亞穆斯林的宋谷帽以對馬來裔群族展現友好;其特別邀請馬華公會總會長魏家祥也可以看出除希望透過魏的華裔身份拉近與中國的距離,更希望可以藉此拉攏華裔族群,穩固各族群對其執政聯盟的支持,達成穩定與長期執政。

Podcast 收聽連結:國際交流道 EP16¾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訪中的重要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