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尚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 (2018/10/1)
英國里茲保險公司在2018年6月時提出一份報告,指出泰國是全球旅遊最危險的國家排行榜第一名,因為該公司2017年的旅遊保險理賠有將近四分之一(23%)是在泰國完成的,其次分別是智利、美國並列第二,各佔保險理賠的15%左右。新聞一出讓台灣為數不少的「哈泰族」感到震驚,並出現許多網民一面倒幫泰國辯護,認為「出險最多的不一定比較危險,只能說這個地方比較多人去……泰國是觀光大國,去的人多,出險一定比較多」。
只是言猶在耳,7月5日泰國普吉島就發生嚴重船難事件,艾莎公主號與鳳凰號兩艘遊船共搭載122位中國遊客出海遊玩,在返航的途中突遇暴風雨造成船隻翻覆,經過多天的搜救工作,最後一位罹難者一直到7月11日的頭七儀式才尋獲,整起事件共造成47位中國遊客罹難。
相較於同一時間發生的泰北野豬足球隊員救援事件,泰國政府在處理普吉島的船難救援工作與善後工作就顯得雜亂無章,也引發後續相當多的討論。首先,有許多經驗豐富的潛水人員皆被徵調至泰北去救援,畢竟當時的泰北洞穴救援工作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泰國政府傾全力動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資源投入援救工作,對於許多尚在普吉島等待奇蹟出現的家屬來說情何以堪。其次,泰國副總理表示這次船難發生的原因是壓低成本的「零元團」,而且遊船公司的幕後老闆也是中國人,可以說是中國人害死中國人,此話一出造成中國網民一陣撻伐,泰國副總理隨後道歉才稍微平息眾怒。
從2012年中國電影《人在囧途之泰囧》創下12.719億人民幣票房,超過3900萬觀影人次之後,泰國就成為中國人出境旅遊的首選之一。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與攜程旅遊集團共同發佈的〈2017年中國出境旅遊大數據報告〉,2017年中國出境旅遊達到1.3億人次,花費達1152.9億美元。其中出遊人數最多的是泰國,約980萬人次,為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目的地國家,其次是日本的735.6萬與韓國的417萬。泰國曼谷則蟬聯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泰國普吉島則是最受歡迎的海島。
儘管泰國是中國遊客出境旅遊的第一名,但是這幾年下來,泰中兩國在旅遊方面也出現些許緊張關係。首先是中國遊客在泰國出現的不文明行為,包括:泰北清萊知名景點「白廟」的廁所遭受中國遊客破壞;中國女遊客在清邁機場的大廳椅背上曬內衣;中國遊客搭乘亞洲航空(Air Asia)由曼谷返回南京途中,因飲食問題產生衝突而用熱水潑空姐;大批中國遊客湧入清邁大學,並在校內露營等行為造成學校困擾等,因此導致泰國民眾普遍對於中國遊客觀感不佳,相對也讓中國遊客有花錢受委屈之感。
其次,這次的普吉船難事件,其實也凸顯泰國旅遊業一直存在的安全性問題。根據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2017年的報告顯示,泰國的遊客人數已經成為全世界第十大國,觀光收入更是全世界排名第四,僅次於美國、西班牙、法國等傳統觀光大國。但泰國的觀光基礎軟硬體設施,是否真的能滿足一年超過三千五百萬次的觀光客?根據上述的「2017年中國出境旅遊大數據報告」,泰國也是中國境外遊客海外求助最多的國家,約佔整體海外求助案例的22%,其中多數是吃壞肚子、骨折、車禍等。這些泰國旅遊的安全性問題,再加上普吉船難後續處理失當,中國方面出現抵制泰國旅遊的聲浪,並立刻產生實質效應。
事實上,從2018年初開始,前往泰國旅遊的中國遊客與去年同期相比皆呈現成長的態勢,包括:1月份成長12.84%、2月份因為中國農曆年的關係成長51.95%,當月的中國遊客超過120萬、3月份成長27.19%、4月份成長31.90%、5月份成長14.05%、6月份成長18.12%,前半年的成長幅度相當驚人,原先估計泰國今年將會迎來超過一千萬名的中國遊客。但在七月初發生普吉船難事件之後,當月的中國遊客首次出現負成長:-0.87%,但原本應該是暑假旺季的八月份則延續著七月份的負成長:-11.77%,顯見抵制泰國旅遊已經出現成效。
為此,泰國政府開始祭出相關政策,希望可以挽回中國遊客的心。先是在7月14日,由普吉府尹、泰國旅遊局長與海軍第三區指揮官共同召開會議,商討如何強化海上旅遊安全,希望能重拾各國遊客對於泰國觀光旅遊安全的信心;後於8月3日在泰國五大國際機場(蘇凡納布、廊曼、清邁、普吉與合艾)推出「中國遊客入境專屬通道」,希望可以減少中國遊客入境泰國時的通關檢查時間。除此之外,泰國更於日前加碼,針對香港入境泰國的遊客可以使用自助出入境通道通關,希望一併拉攏香港遊客。
泰國政府針對中國、香港遊客所提出的相關政策,看在台灣哈泰族的眼裡很不是滋味,畢竟台灣透過新南向政策優先給予泰國民眾來台免簽已經兩年了,但是一直得不到泰國政府善意與正面的回應,甚至泰國外交部官員在接受採訪時還說出「外交沒有所謂的公平、對等,只有需要和被需要」,認為現階段是台灣需要泰國民眾前往台灣旅遊以補陸客不來留下的空缺,但是他沒說出來的話應該是:泰國現階段對於台灣民眾前去旅遊的需要並不強烈。
根據泰國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泰國共吸引了35,381,210位遊客,其中中國遊客為9,805,753位,約佔27.7%左右,香港遊客為820,894位,約佔2.3%,兩者相加即佔了前往泰國遊客的三成。反觀台灣遊客為572,964位,只佔了泰國遊客的1.6%。另外,根據2016年的統計資料,中國遊客在泰國平均停留天數約為8.24天,每天花費約為6,300泰銖,整體為泰國觀光收入貢獻四千五百億泰銖左右;台灣遊客則停留7.54天,每天花費則為5,492泰銖,整體為泰國觀光收入貢獻兩百億泰銖左右,為中、港、日、韓、台五國中貢獻程度最低者。
看了上面的統計數字,應該也就不難理解泰國外交官為何會說出「需要與被需要」的言論,以及泰國新任駐台代表通才「紅白塑膠袋」引發爭議的發言了。當初蔡政府上台之後,推動給新南向部分國家免簽,即遭遇來自外交單位、國安單位、內政單位等反對,認為如此將喪失與他國談判免簽的籌碼,以及對於台灣治安造成負面影響。但在主導此項政策的政委張景森堅持之下,順利通過一年的試辦期,並再度延長。可是如此的對待為何得到泰國「真心換絕情」的回應呢?
在下一篇中我們將從傳統的政治經濟硬實力與社會文化軟實力全方位來檢視中泰台三角關係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