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尚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2018/10/14)
在上一篇專欄的最後,我們透過統計數字可以發現由於台灣遊客在泰國整體觀光客中的佔比過小,所以可以理解現階段泰國對於台灣民眾前去旅遊的「不需要」。
但是台灣希望透過免簽吸引泰國民眾來台旅遊,以補中客不來的目的是否有達到呢?
根據「中華民國106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顯示,除了來台旅客人次較上年成長0.46%之外,其他在觀光外匯收入較上年減少7.92%、來台旅客平均每人總消費較上年減少8.31%、來台旅客平均停留夜數較上年減少0.1夜、來台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較上年減少6.91%。顯見除了在人數方面有些微成長(不到1%)之外,其他量的指標全部都呈現下滑的趨勢。最主要還是新南向國家旅客在消費能力上遠不及中客,若以同樣亞洲國家來比較的話,新南向國家平均每人每日152.25美元,遠遠落後於日本旅客平均每人每日214.05美元、韓國平均每人每日194.58美元、中國平均每人每日184.38美元與香港澳門平均每人每日183.92美元。從上面的數字,我們發現台灣希望透過免簽來補中客的「需要」似乎並未達成。
雖然台灣民眾在辦理泰國簽證時多有被刁難情事傳出,但台灣民眾對於前往泰國旅遊一直相當支持。第一波的旅泰高峰大約是1988年至1993年,觀光人次從1988年的15萬人次,成長至1993年突破46萬人次,五年期間成長三倍多,幅度相當驚人。第二波高峰大約是2000年至2002年,連續三年的觀光客人數維持在50萬以上,2003年因為SARS爆發旅遊人數才大幅減少。第三波高峰則是從2013年至2017年開始,除了2014年因為泰國政變的關係,其餘四年台灣觀光客的人數都維持在50萬以上的高檔,並於2015年達到歷史新高的59萬人次,在當年僅次於日本、中國與香港,成為台灣民眾出國旅遊目的地的第四名。
另一方面,有鑑於先前泰國民眾辦理來台旅遊簽證相當不便,2016年新政府上台後,先對泰國釋出善意,但對泰國免簽政策推出兩年多,台灣苦等不到泰國免簽,連電子簽的影子也沒看不到,沒想到新任泰國駐台代表通才上台後,給台灣的一份見面禮竟然是調漲泰簽的代辦費。
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8月27日發布公告,表示自10月1日起,前往泰國旅遊的團體簽證將交由指定的代辦公司VFS Global辦理,代辦費用定價為470元台幣。至於個人申請部分則維持現有的價格與申請時間,但每日有限額約200人,超過每日限額的個人申請則仍需透過額外花費470元台幣透過代辦公司辦理。
消息一出之後,引發台灣媒體輿論一陣撻伐,就連愛泰族也無法接受,紛紛表示要轉去其他提供電子簽的國家,例如:越南或菲律賓,也有旅行社表示將無限期下架泰國旅遊相關產品。眼見此一政策引發如此大的爭議,泰國駐台代表通才被迫於8月28日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全程以中文說明簽證代辦政策的始末。但通才代表在記者會上拿出裝著護照資料的紅白塑膠袋來比喻「就像買魚的袋子,只差沒魚腥味」,更是讓所有的旅遊業者與愛泰一族「ㄘㄟˋ心」,覺得大家真的是「真心換絕情」,之後雖然有張景森政委出面緩頰,而泰國駐台代表處也於2天後收回成命,宣布簽證辦理方式維持原本的方式將不會有任何改變。但我相信許多台灣民眾內心的想法是,為何泰國會有如此對台不友善的政策與行為?
事實上,我們知道泰國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就是風中之竹(Bend with the wind),相當具有彈性,擅長在兩強權勢力之中求生存,從之前的英法殖民時期,一直到現在的中日分食泰國兩高鐵即可看出。泰國在過去普美蓬時代也很能夠維持兩岸之間的平衡,但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與2014年泰國發生軍事政變之後,中泰台的三角關係出現的極大的變化。以下我們將從政治經濟硬實力與社會文化軟實力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首先在硬實力方面,中國這幾年隨著經濟崛起,連帶強化了其政治大國的形象,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大展身手,先是透過一帶一路領軍下的高鐵外交與亞投行,希望能協助周邊國家建設基礎設施而共存共榮。其中位於中南半島的泰國,由於其能協助中國取得進出印度洋的管道,同時更可透過昆曼公路與中泰高鐵的建設,將中國的影響力一路南向至海洋東南亞。而後再加上泰國2014年透過政變上台的軍政府,與中國在政治意識型態上越走越近,也因此中國這幾年不斷加大與泰國合作的力度。
其次在軟實力方面,中國目前在全世界共設有525所孔子學院與1,113所孔子學堂,其中在亞洲33國中設有118所孔子學院,但泰國就佔了其中了15所,約佔亞洲中的13%。另外亞洲地區21國設有101所孔子學堂,泰國就佔了20所,約五分之一。其中岱密中學孔子學堂於2006年11月16日揭牌成立,是全球首家孔子學堂,顯見泰國在孔子學院/學堂全球佈局中的重要性。
2018年中國孔子學院總部與國家漢辦共派遣了1,576位志願者教師前往泰國執教,總計從2003年起,中國一共派遣了17批超過一萬人次的志願者教師至泰國任教,深入全泰國。舉例來說,上個月我到泰國北碧府(Kanchanaburi)訪友,朋友任教的Dan Makham Tia Wittayakhom 中學,位處北碧府的偏鄉地區Dan Makham Tia縣,距離緬甸邊境只不到30分鐘的車程,從初一到高三的學生數也不過1,057位,但該校就有兩位來自中國的漢語志願者教師。相較於2018年中國送出上千位的漢語教師到泰國,台灣則只選送了11位,連中國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兩岸在與泰國交往的槓桿上已經明顯失衡,不論是在政經硬實力或是社文軟實力,都無法與中國抗衡,泰國會有如此讓台灣民眾深感「真心換絕情」的對台政策,也就不令人意外。如此的失衡對於台灣駐泰代表處來說實在是一大挑戰。
泰國這幾年啟動「泰國4.0」規劃,也在推東部經濟走廊,軍政府希望透過加強經濟建設攏絡人心,以贏得下一次的大選。所以童振源大使駐泰之後,強調台泰之間的經貿合作,希望可以提供台灣過去經濟發展經驗給予泰國必要協助,間接提昇台泰關係。此一策略確實是上策,但也必須思考的是,泰國明年即將舉行大選還政於民,之後即會展開民主重建的工作,這對於台灣來說也是很好的契機,可以提供台灣過去在民主轉型上的經驗予泰國參考。因此在與泰國的交往方面,萬不能完全偏重經貿方面,而忽略政治外交方面的交流。
只是如此也衍伸出另一挑戰,即是駐泰代表處現階段要與軍政府和紅衫軍維持何種關係?雖然目前仍是軍政府執政,但紅衫軍所掌握的政治版圖大,勝選機率不小,在大選前該如何與兩邊維持等距關係,都實實在在地考驗童大使與駐泰代表處同仁的智慧。然而很可惜的是,除了上述對外困境與挑戰之外,最近因為選舉的關係,童大使被捲入了政治任命與林姓機要的爭議,由於過去駐泰代表幾乎都是外交體系出身,很少政治任命,因此童大使與外交體系之間的磨合是否順利,國內的政治生態是否能夠將砲口一致對外,這些都是攸關駐泰代表處能否扭轉台泰中失衡三角關係的關鍵因素。